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核武皇帝 > 第206章 震旦

第206章 震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萨镇冰一路不敢说话,直到快回到关东府邸,他才和闭着眼睛坐在车里的宋彪说道:“皇上,臣下以为金州造船总厂的水平在国内确实已经算是翘楚,此前两艘自造军舰都有问题,想必还是经验不足所致。”

宋彪继续沉默,不做任何表态。

萨镇冰稍显犹豫,又继续劝说道:“皇上,臣下以为船厂此时也需要一些鼓励。”

宋彪这才答道:“如果他们是建造无畏舰出了问题,我自然要积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只是建造两艘巡洋舰出了点差错,这是小事,犯不着我去说话。何况金州造船总厂是一家私营工厂,也不是前朝的福州船政局,政斧的表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要争取市场。话说回来,早错总比晚错来的好些。”

萨镇冰想一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此前海锦、海宁两艘轻装甲巡洋舰屡出故障,对海军和船厂而言是个棘手的大问题,颇让众人顿丧信心,可对皇帝而言,这真的是一件无足挂齿的小事。

宋彪则继续和萨镇冰说道:“我还是以前的那句话,诸位继续努力吧,等有了真正能让我满意的成绩,我自会嘉奖诸位。”

萨镇冰当即答道:“臣下代表诸君谢过皇上隆恩。”

宋彪不再答话,阖上眼帘。

关于海锦号差点在黄海翻船之事,他只是责成程璧光委托法籍造船顾问进行调查,又让容星桥既要查明原因,也要继续坚持原有的财团船舶工业的大战略不动摇。

所以,他对此不在公开场合责怪任何人,也不偏袒任何一方,本身就已经是对中国船舶军工业最大的鼓励。

他不说话,这就表示原有的计划照旧推进下去,不做任何改变,只是增加了远东船舶研究院这样一个更高的设计和技术机构。

这一天的下午,身为皇帝和最大资助人的宋彪前往震旦大学视察。

帝国的教育基本是以德美为榜样,学德国主要实施技术专科教育,保障国家工业和技师人才,追求更高知识水平的技术工人阶层为国民工业的脊梁,学美国推进国立和私立大学共同发展之方针。

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震旦大学……此都是私立和教会大学,不在政斧管理范围,和美国商议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以清华大学为基础另外筹建归属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央帝国大学。

燕京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些都是公立大学,但都属于各省和直辖府资助的地方公立大学,真正归属中央出资的大学则有中央帝国大学、中央理工大学、中央交通大学、中央医科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北洋大学、南洋大学、西南大学九所。

现阶段,中国唯一能有资格和世界顶级学府相媲美的则只有震旦大学,震旦大学在1907年之前就设有英、法、德、俄四种语系,全外语教学,1907年增设曰语校区,1912年才设立中文部校区。

震旦大学的占地规模在全国所有高等院校中是最大的,甚至高于中央帝大和西南大学,面积包含整个台山、磨盘山和西郊区,占地21平方公里,使得这一区域统称为大学城,所以才有足够大的规模同时设立六个校区,相当于是六所大学合并在一起。

因为主要是采用外语教学,震旦大学在东北和全国开设的十四所预科学校都是四年课程,对外语要求极其严格,除了外语成绩很好的学员外,大部分学员从考入预科学校到完成学士学位都需要八年时间,也正因为这样的基础,学员毕业后约有一半都可以推荐到国外大学继续留学深造,每年保送耶鲁、哈佛、巴黎、柏林、莫斯科大学的学员各有百余人。

经过这些年的逐步发展,以及此前多年累积的基础,本校中文部目前拥有六千名在校生,逐步超过德语校区和英语校区,成为震旦大学最大的校区,而各校区之间,只要外语成绩达标也可以旁听其他校区的导师课程,或者是申请其他校区的导师课程。

各校区之间保持着非常宽松的课程申请和旁听流程,俄语部的可以转修德语部,英语部可以转修法语部,比如去年开设的核物理专业,法语部、德语部和英语部同时有导师开课,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外语状况自由申请。

随着大学教学实力的发展和外聘一流教授的增多,包括聘请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教授担任导师,震旦大学目前在教学规模上开始更侧重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鼓励本校学员尽可能在学校攻读到硕士学位。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自然是要以资本为基础的,而震旦大学的基金会常年保持在1500万英镑的规模,每年新增的远东财团、社会各界和皇室捐款也都保持在100万英镑规模,在整个世界的私立大学中都位列最高水平,大学甚至设有创业基金,在震旦县、金州县、复州湾、旅顺购置土地,廉价租赁给学员创业,鼓励学员自行创业。

当然,帝国教育在整体上还是效法德国,公立和私立大学都有研究机构,由政斧和社会资助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国家教育的整个体系和资源上则同德国一样侧重于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主要推进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在整个教育结构上,帝国采取四级制度,第一级为公塾、小学;第二级为初级中学;第三级为高级中学、大学预科、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第四级为大学、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考虑国情和国家经济的基本条件,全国范围内主要以农村的公塾、私塾教育为基础,多快好省的先用公塾制这种成本低廉的方式将义务教育建立起来,只有各县和人口较多的镇设有正规的小学教育,各县保证有一所公立初中,各府保证一所公立高中。

公塾和小学毕业即可选择就读职业中学,一般为期三年毕业,所以,很多学员十四岁就会参加工作,一般各私立大学都设有预科学校,公立大学则从公立、私立高中统一招生。

帝国各省的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各不相同,都是根据各省的财政经费量力而为,在西部、西南等地方财政较差的省份,如果云贵、广西、陕西、察哈尔只能保证基础的公塾教育,而湖广、晋、赣、徽、鲁、豫、川等省则能普及正规的小学教育,江浙、直隶则推行九年制普及教育,东三省和燕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府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年职业保障教育,即在初中毕业后,继续增加一年职业技术学校的免费教育,这样的学校一般设置钳工、磨工、铣工、纺工等基础职业培训,而帝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才可正式参加工作,严禁招聘十四岁以下童工,十四以上、十六岁以下在工厂工作一律属于保护姓的学徒工,不得从事体力负荷较大和危险的工作。

帝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1912年就出台了《职业技术工人保障法案》,严格要求各企业相关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并在全国工业最低工资的基础上,按技术级别增加对技术工人的薪水保障,在各工程和项目招标中,严格要求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级别的职业技术水平。

在1540教育计划的推进下,经济水平较好的各省在1914年时期都已经建立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和师范、理工、法律、财经、医学五所专业学院,和40所专科学校,即便是贵州、广西两省,目前也基本完成一半的指标任务。

总体比较,帝国的教育还是以德国为师范,严格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精神,不管是内资、外资企业,一律要按照帝国的《职业技术工人保障法案》,对工厂的工人提供最基础的培训课程,保障绝大多数的工人都可以获得职业评级资格。

就现阶段而言,东三省的教育肯定还是要远高于全国水平,三省的小学、中学、专科学校在数量上都和曰本大致相当,震旦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政法大学、东北理工大学、盛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的东北七高校联盟更是以压倒曰本高等教育为基础目标。

在参观了震旦大学之后,宋彪此次的远东视察就到此为止,在远东饭店和财团的部分总董会晤后,他才继续乘坐专列返回燕京。

至此的他已经准备就绪,一切就在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也准备好了。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