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黑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数量大马力收割机威武雄壮,在这个没落的年代里,收割机就犹如神话中的钢铁怪物一般,伴随着机器发出的轰鸣声中传来稻米飘香,深松后的田垄积蓄着新的营养,这里就是关外的东北大地,有着后世“中华大粮仓”美名的黑龙江省。这里耕种地面积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后世都是全国第一,每年的粮食产量也是全国第一,而今年也是粮食大丰收的一年。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是整个满洲国全体上下最为关注的日子,因为地里的粮食不光是在这里的数十万关东军的口粮,以及在本岛数万万百姓,还有正在南方作战军队的需求。
在半个月前满洲国就派出伪满兴农部大臣黄富俊带人来到佳木斯专门负责粮食收割工作,为了尽快的把田地里的稻黍变成粮食,关内日军将3万多名战俘送到这里收割粮食,为此在佳木斯城外修建立密密麻麻的战俘营,同时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关东军一边抽出部队前往完达山一带,对那里的抗联部队进行围剿,又抽调一批警察部队派到佳木斯防止有人在这个时期搞破坏,以确保粮食能够安全的运到仓库之中。
日本人修建的战俘营大院共分成三个院子:东边的院子是日军队部和营房,整个战俘营与外界唯一的通道就在这里,其大门由日本宪兵把守。另外在日军营房的东南角有一个狼狗圈,狗圈旁边有一道小门,门外是佳木斯的东城墙。围墙与城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这块空地是日军的靶场和训练狼狗、屠杀残害战俘地方。
再从东城墙转向北城墙,那里也有100米宽的空地,是日军用来掩埋因为劳累导致死亡战俘尸体的地方。后来因为埋的死尸太多,再加上炎热的季节刚刚结束使尸体味道十分的难闻,日军为了省事直接就把战俘的尸体埋在田地之中,田地里埋了尸体来年种的庄稼会长得很好,而日军又节省抬尸体的时间。
中间的院子稍小一些,是“满洲军队”的营房。这个院子有两道门,东门通向日军营房,由伪军把守,西门通向战俘们居住和生活的牢房。
西院的防守最为严密,四面均为三米多高的围墙,围墙上面布有高压电网。在西院东门有一个木头做的马鞍形的电网连接架。到了晚上,外出做劳工、苦力的战俘被押解回来后,日军就把这个电网连接架推到东门出口处,和围墙的电网连接在一起。这样,整个西院就被高压电网严密地围了起来。
为了看押人数众多的战俘,日军在战俘营中修建了数个炮楼,炮楼的火力范围布满营中各个角落,是整个营地的制高点。炮楼内配备了探照灯和许多重武器,有轻、重机枪,掷弹筒,毒气弹,燃烧弹,手榴弹之类的。从这些个制高点中可以俯视整个营区,没有死角。一旦营区有变,这个炮楼就可以使用各种火力,控制整个区域。
十月三日的上午战俘集中营东院的侧门被打开了。一队队中国战俘被押解到了门外的空地上。路过门口的狗圈时,里面的大狼狗兴奋不已,一个劲儿的叫唤。如果不是有铁笼子,只怕立马就会扑出来。
负责喂狗的上等兵原野拍打着铁笼子,说:“嘿,小家伙们,今天可轮不到你们。”
一名军曹听到狗叫声走了过来,疑惑道:“这些伙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个不停?是不是饿了?”
原野指了指旁边的战俘,笑道:“上元前辈,它们应该是上一次尝了一次支那的肉,可能又嘴馋了。”